<strike id="kc8ie"><acronym id="kc8ie"></acronym></strike>
  • <li id="kc8ie"></li>
  • <li id="kc8ie"></li>
    <center id="kc8ie"></center>

    沒有賬號?請注冊會員
    首頁  >>  新聞資訊  >>  會員動態  >>  正文

    沈陽自動化所空間機器人自主操控技術研究取得新進展

    發布時間:2020-5-19     來源: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

    空間機器人自主操控理論和技術研究


    近日,機器人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空間自主操控創新交叉團隊”的研究人員,針對不具備抓捕特征的空間非合作目標,提出了一種機器人化“鎖籠對”的捕獲方法,相關成果發表于機械電子領域頂級期刊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 (DOI: 10.1109/TMECH.2019.2952552)。

    在強輻射、超低溫、高真空、微重力的太空環境中,空間機器人可以代替或協助航天員去執行空間任務;與航天員就位作業相比,空間機器人在成本、安全性以及作業時間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機器人自主操控技術是空間機器人研究需要解決的核心技術。以空間自由移動目標的在軌服務為例,目標可靠捕獲是后續操作任務的技術基礎。

    為此,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張鑫、劉金國等人提出了采用雙臂空間機器人實現鎖籠對的捕獲方法,該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將目標限定在有限的封閉空間之中,即機器人化鎖籠中;并提出鎖困兼容性概念以及相應的性能指標,用于定量地描述鎖籠對方法的捕獲能力。

    基于該性能指標,進一步提出一種雙臂空間機器人預捕獲構型的規劃算法,以獲得最優捕獲能力。最后,搭建氣浮式空間機器人實驗平臺,通過實驗驗證所提出的捕獲方法的有效性。該研究成果在未來在軌維護維修、太空環境治理、空間碎片清除等任務中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近年來,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萬人計劃、中科院創新交叉團隊、機器人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課題等資助下,面向國家飛行器在軌服務重大任務需求,圍繞空間機器人自主操控技術,沈陽自動化所科研人員在空間機器人在軌捕獲、在軌加注、智能控制、空間人機交互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IEEE Trans. on Cybernetics,IEEE Tra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IEEE/ASME Trans. on Mechatronics, Nonlinear Dynamics, Acta Astronautica,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等期刊。

    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版權所有   |   京ICP備13023518號-1   |   京公網安備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莊大街16號1號樓6層   |   郵編:100037   |   電話:010-68596456 / 68596458
    戰略合作伙伴、技術支持: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機經網(MEI)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德县| 平顶山市| 磴口县| 无极县| 荔浦县| 永年县| 鞍山市| 河南省| 正宁县| 分宜县| 汽车| 阿合奇县| 舒兰市| 绥棱县| 和田县| 永靖县| 黄骅市| 綦江县| 屏山县| 兴安盟| 敖汉旗| 拜泉县| 轮台县| 平南县| 邓州市| 大连市| 宜章县| 安龙县| 武宁县| 青州市| 莒南县| 泽普县| 定安县| 襄樊市| 唐河县| 攀枝花市| 临邑县| 永济市| 厦门市| 商洛市| 原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