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kc8ie"><acronym id="kc8ie"></acronym></strike>
  • <li id="kc8ie"></li>
  • <li id="kc8ie"></li>
    <center id="kc8ie"></center>

    協會官方微信

    首頁  >>  新聞資訊  >>  專題論述  >>  正文

    利潤表的三個支柱:企業營業利潤是怎么湊出來的?

    發布時間:2024-6-26     來源:財務分析    編輯:衡盛楠    審核:張經緯 王靜

    一、三個支柱:核心利潤、其他收益和雜項收益

    你可能會想:利潤表項目夠多、夠雜的,能理出三個支柱嗎?

    第一個支柱是企業營業收入帶來的核心利潤。

    按照現在利潤表的項目關系,核心利潤計算如下:

    核心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利息費用

    對于大多數企業的合并報表而言,核心利潤應該在營業利潤的貢獻中居于核心地位。

    第二個支柱是企業獲得的各種補貼收入,在利潤表上的項目是其他收益。

    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補貼收入不應該居于企業營業利潤的支柱地位。但自從2017年補貼收入從營業外轉入營業內后,在一些企業的營業利潤中,其他收益貢獻很大。基于這種現實情況,我把補貼收入作為營業利潤的一個支柱來看待。

    第三個支柱是雜項收益。

    雜項收益是指除了核心利潤以及補貼收入以外的其他使企業營業利潤增加的項目,包括但不限于利息收入、投資凈收益、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等項目。

    資產處置收益項目比較特殊,我們就把它歸于雜項收益吧。

    二、營業利潤的每個支柱都是競爭力

    我們經常說,干什么吆喝什么。既然企業以經營為主要活動,營業收入帶來的核心利潤就應該居于營業利潤的主導地位或者核心地位——核心利潤應該為營業利潤做出較大的貢獻。

    但實際上,企業所面臨的經營與投資環境非常復雜,企業的人力資源儲備及其優勢、企業財務資源的配置等因素均會導致企業營業利潤出現不同的結構:

    長于經營活動、經營活動在市場上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其核心利潤可能居于營業利潤的主導地位。但如果企業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競爭地位下降或者外部環境出現重大不利因素,企業的這種盈利能力下降極有可能導致核心利潤對營業利潤貢獻力下降的情況。

    善于研究補貼政策、企業各種活動符合補貼政策、及時申請補貼并能夠獲得補貼,也是企業競爭力的一種表現。

    雜項收益對營業利潤貢獻大的企業往往在投資等方面有較強的競爭力。必須注意的是,從利潤結構與資產結構的對應關系看,企業的經營資產產生核心利潤和補貼收益,貨幣資金的規模帶來利息收入,常規性投資帶來投資凈收益,持有的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產生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對非流動資產的處置產生資產處置收益等。

    這就是說,當企業的雜項收益對營業利潤貢獻度較大的時候,企業極有可能在投資管理上有較強的能力。

    三、三支柱的結構與企業持續盈利能力

    雖然說企業的三個支柱哪個都是競爭力,但持續的盈利能力還是要看核心利潤的狀況。

    為什么這樣講呢?

    企業的經營資產產生核心利潤。一般來說,企業合并資產負債表中的經營資產往往占據資產的主導地位。從資產結構與營業利潤結構的對應關系看,占據主導地位的經營資產的利潤貢獻(包括核心利潤與其他收益)理應占據營業利潤的主導地位,企業持續經營的重心也應該聚焦在經營資產與主營業務及其盈利能力的管理上。

    企業獲得的各種補貼收入往往取決于階段性的國家和地方政策,包括產業政策、地方經濟政策以及地方發展戰略等。由于國民經濟發展的動態性、地區發展戰略的動態調整性以及企業相對競爭地位的波動性等因素的影響,企業獲得的各種補貼收入往往具有階段性、臨時性的特征,很難出現持續性獲得某種特定補貼的情況。

    雜項收益的規模,主要取決于企業的投資能否釋放出效益來。與企業的核心利潤相比,雜項收益的風險性和波動性往往更強。

    換句話說,在談論一個企業利潤表某些項目成長性的時候,我們可以說營業收入與核心利潤預期可以實現某種程度的增長,而這種增長通過企業上下的努力是可以實現的。但我們很難說預期可以獲得多少補貼收入、多少投資收益。因此,核心利潤更多展示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你可能會說:其他收益(補貼收益)與雜項收益是比較容易看出來的,但核心利潤計算起來可費勁了,項目太多了。直觀分析核心利潤對企業營業利潤的貢獻是不是不現實?

    我要說的是:沒關系,大多數情況下的分析,完全沒有必要非常精準地把核心利潤計算出來。

    你只需要考察營業利潤三支柱的基本關系,就完全可以達到分析的目的:

    首先,營業利潤加上資產減值損失和信用減值損失,就可以得出三支柱合在一起對營業利潤的貢獻;

    其次,迅速找到其他收益,考察其他收益占三支柱對營業利潤貢獻的比重;

    再次,簡單加總利息收入、投資凈收益、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資產處置收益,考察雜項收益占三支柱對營業利潤貢獻的比重;

    最后,核心利潤的規模和占三支柱對營業利潤貢獻的比重自然就出來了。

    四、案例:企業財報解析

    1、科大訊飛合并利潤表的三支柱

    我們回過頭來考察一下科大訊飛合并利潤表中的三支柱問題。

    從科大訊飛2018年至2020年合并利潤表的數據可以看到,科大訊飛的營業收入成長性相當不錯——2018年為79億元,2019年為101億元,2020年為130億元;營業利潤的成長性也是不錯的——2018年為6.28億元,2019年為9.88億元,2020年為14.37億元。更重要的是,企業營業利潤的增長速度顯著高于營業收入的增長速度。

    但如果我們看營業利潤的結構,就會發現另外的問題(見表)。


    上表是我為了便于分析整理出來的。可以看出:在2018年至2020年間,無論企業的營業利潤是多少,補貼收益均占營業利潤50%以上,成為支撐企業營業利潤的第一大主力;第二大主力雖然是核心利潤,但企業的雜項收益對營業利潤的貢獻規模也是比較大的,如果核心利潤不努力,很有可能在未來被雜項收益搶了風頭。

    這張表告訴我們,該企業產品盡管讓營業收入增長較快,但產生核心利潤的能力并不強。

    2、寧德時代合并利潤表的三支柱

    下面我們再看一個新公司——寧德時代合并利潤表的表現(見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在2019年至2020年間,企業的營業利潤成長態勢明顯。企業的核心利潤牢牢占據營業利潤的主體,為支撐企業營業利潤的第一大主力;補貼收益占營業利潤的比重并不大,支撐企業雜項收益的主力軍是利息收入,其他雜項收益并不多。企業聚焦主業、主業具有較強盈利能力的色彩是比較明顯的。

    本文小結:

    企業營業利潤的三個支柱:第一個支柱核心利潤,與企業經營活動的盈利能力有關;第二個支柱其他收益,與政府的相關政策有關;第三個支柱雜項收益,是以投資凈收益為主的各項收入或收益。


    免責聲明:本網注明“來源:XXX”的作品,均為轉載自其它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網僅限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作為商業用途,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或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如涉及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公眾號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更正或刪除。

    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版權所有   |   京ICP備13023518號-1   |   京公網安備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莊大街16號1號樓6層   |   郵編:100037   |   電話:010-68596456 / 68596458
    戰略合作伙伴、技術支持: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機經網(MEI)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西县| 曲靖市| 呈贡县| 哈密市| 芦山县| 大安市| 建宁县| 察隅县| 梅河口市| 广昌县| 加查县| 怀安县| 台山市| 衡东县| 易门县| 娄烦县| 山丹县| 重庆市| 惠来县| 翼城县| 江城| 阿拉善盟| 东港市| 夏津县| 五家渠市| 扎鲁特旗| 伊宁市| 民权县| 呼和浩特市| 泸水县| 平湖市| 建湖县| 鹤岗市| 丽江市| 谷城县| 金沙县| 莎车县| 镇平县| 大宁县| 翁源县| 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