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kc8ie"><acronym id="kc8ie"></acronym></strike>
  • <li id="kc8ie"></li>
  • <li id="kc8ie"></li>
    <center id="kc8ie"></center>

    協會官方微信

    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深刻認識和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

    發布時間:2025-7-3     來源:求是網    編輯:衡盛楠    審核:張經緯 王靜

    近年來,內卷式競爭讓不少行業和企業深受其害,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亟須進行有效整治。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主動破除地方保護、市場分割和內卷式競爭。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作出了相關安排。近日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貫徹黨中央關于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精神,完善了相關規定。我們要深刻認識整治內卷式競爭的重大意義,準確把握內卷式競爭的危害和成因,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有效整治內卷式競爭的舉措,努力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一、內卷式競爭的突出表現和主要危害有哪些?

    什么是內卷式競爭?概括其一般特征,是指經濟主體為了維持市場地位或爭奪有限市場,不斷投入大量精力和資源,卻沒有帶來整體收益增長的惡性競爭現象。有大企業小企業,有平臺企業平臺內經營者,還有產能、價格、同行的,結果卻是多敗俱傷,嚴重影響經濟高質量發展。

    現實中,內卷式競爭表現不同、特征各異,主要涉及企業和地方政府兩類行為主體。從企業行為看,內卷式競爭主要表現為:一是低價競爭,在有的行業,企業產品性能、品質、售后服務等方面高度雷同,企業主要依賴價格戰獲取市場份額,以超低價甚至低于成本價銷售;二是同質化競爭,有的企業忽視對產業規律和自身實力的考量,盲目追逐所謂的熱點跟風擴產,導致產業內重復建設嚴重,缺乏差異化競爭優勢;三是宣傳營銷逐底競爭,一些企業在廣告、渠道推廣等方面投入大量資源,而產品質量和服務卻未相應提升,市場競爭陷入只重宣傳、不重品質的不良循環。從地方政府行為看,內卷式競爭主要表現為:一是為招引企業、培育產業,人為制造政策洼地,違規實施稅費、補貼、用地等不公平非普惠的優惠政策,導致無序競爭;二是不顧地方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情況,盲目上馬新興產業、重點產業,造成行業內大量重復建設和生產過剩;三是為保護本地市場、扶持本地企業,設置或明或暗的市場壁壘,區別對待各類企業,破壞公平競爭秩序。

     

    《公平競爭審查條例》于20248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關于公平競爭審查的行政法規,進一步夯實了我國保護和促進公平競爭、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法治根基。圖為20246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有關情況。 中新社記者 楊可佳/

    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競爭是市場經濟運行的重要機制。通過競爭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優勝劣汰,倒逼企業不斷創新技術、改善經營管理,進而提高經濟運行效率,促進經濟發展、技術進步,這是市場經濟的優勢所在。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并逐步完善,我們把握和運用市場經濟規律的能力大幅提升,逐步解決長期困擾我們的市場競爭不充分、市場秩序不規范、生產要素市場發展滯后、市場規則不統一等問題,推動我國在幾十年時間內成長為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30萬億元的超大規模經濟體,社會生產力實現跨越式發展,徹底告別短缺經濟,物質產品日益豐富,人民生活越來越寬裕。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成果競相涌現,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領域實現新突破,越來越多企業在國際市場中展現出強大競爭力,這與激烈的國內市場競爭倒逼企業不斷創新技術密切相關,并推動了相關產業鏈快速發展和我國產業升級。實踐充分證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鼓勵市場競爭,是中國經濟不斷創造發展奇跡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市場競爭是有條件、有范圍的。市場競爭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可一旦競爭過了頭、越了界,演變成無序內卷,就會扭曲市場機制、破壞市場公平,造成諸多負面影響。微觀層面,低價惡性競爭等行為將導致企業壓縮必要生產成本、降低產品質量,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最終會損害消費者利益。中觀層面,各種無序競爭行為導致行業利潤率大幅下降,破壞整個行業生態。比如,有的企業利用優勢地位通過墊資施工、延后支付賬款、用非現金結算等手段降低成本。有媒體對國內部分新能源車企統計發現,其賬期均值超過170天,部分車企的賬期甚至超過240天。又如,有的頭部平臺通過制定僅退款、過度補貼等規則搶奪市場份額,實際是把壓力轉嫁給廣大商鋪。這些行為擠壓了產業鏈上下游利潤空間,嚴重影響企業再生產與研發投入,也影響整個行業發展后勁。宏觀層面,內卷式競爭使落后產能擠出先進產能,抑制社會創新活力,扭曲資源配置效率,導致市場淘汰機制失靈,造成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特別是有的地方不計成本追逐短期經濟增長,還可能帶來嚴重債務風險和發展不可持續問題。

    總之,內卷式競爭將各類主體禁錮在低價低質、沒有效益的競爭中,突破了市場競爭的邊界和底線,擾亂了市場秩序,任其發展將貽害無窮。20多年前,競逐東南亞市場的中國摩托車企業為了站穩腳跟,曾經上演自相殘殺式降價,最后影響了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導致我國出口產品口碑急速下滑,市場占有率斷崖式下跌,慘痛教訓令人扼腕。當前,我國一些新興行業深受內卷式競爭困擾,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整治,不僅會損害企業信譽和品牌形象,阻礙企業走出去,也將遲滯我國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我們要深刻吸取歷史教訓,及時有效加以整治,避免重蹈覆轍。

    二、內卷式競爭是怎么形成的?

    作為當前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現象,內卷式競爭的形成原因具有多維性和復雜性,涉及企業、行業、政府多個方面,既有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等規律性因素,也有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還有經濟主體的路徑依賴等原因,是多種因素綜合形成的。

    第一,宏觀經濟層面存在供需失衡問題。內卷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供需矛盾突出,供大于求。經過幾十年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具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形成了強大的生產能力。與強大的供給能力相比,當前我國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問題突出,居民消費能力和意愿不足,消費需求不振,有效投資增長偏弱等問題明顯。同時,由于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外部需求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宏觀層面的供需失衡,集中表現為部分行業需求疲軟、產能過剩,導致現有企業為了生存不得不在有限的市場空間內進行競爭。

    第二,新興行業出現供需結構性矛盾。與過去惡性競爭主要集中在鋼鐵、水泥、輕工產品等傳統產業不同,當前一個突出現象是,光伏、鋰電池、新能源汽車、電商平臺等新興行業也深陷其中,究其根源,這與技術和產業發展規律有著密切關系。從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看,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涌現,會吸引大量投資進入相關產業并可能帶來過度投資問題。在新興技術和產業發展初期,往往存在不確定的多種技術路線,每種路線都會吸引相應的投資,導致技術迭代更新過程中產能擴張速度超過需求釋放速度。并且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具有周期性,隨著技術和產業發展進入成熟期,市場逐漸飽和,而一段時間內企業在產品功能、生產工藝、服務模式等方面會趨于雷同,很難形成代際差異,部分企業就會采取降低價格等方式進行競爭。當前,新興行業出現的內卷式競爭,與在這些規律作用下供給和需求出現結構性矛盾密切相關。

    第三,維護公平競爭環境的體制機制不健全。市場經濟的有效運行,需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但由于政府缺位越位等行為時有發生,很大程度上影響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的形成。一是有的地方政績考核機制不完善,導致政績觀、發展觀錯位,為了追求短期經濟增長而搞地方保護、市場分割、惡性比拼招商引資政策等,妨礙資源要素高效流動。二是法律法規和監管體制機制不健全,特別是隨著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市場邊界不斷拓展,與之匹配的監管措施尚未跟上,給一些企業鋌而走險突破底線以可乘之機。三是市場出清機制不健全,由于破產重整制度不完善,加上有的地方政府行政力量干預,導致一些本該淘汰的落后和過剩產能不能及時退出,部分企業活不好、死不了,影響了產業重組和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第四,發展模式路徑依賴和短期主義傾向明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規模快速擴大,但城鄉居民收入水平長期總體不高,對價格較為敏感,讓不少企業習慣于依賴價格競爭開拓市場,注重追逐短期利益。我國正在整體邁向高收入國家,消費者需求日益多元化、個性化,消費需求不斷升級,對企業產品的質量、品質都有了更高要求。一些企業在面對市場壓力時,仍然傾向于采取傳統競爭方式,對創新投入不足,忽視品牌建設、服務提升等,難以適應市場環境變化,行業內部競爭持續加劇。

    理論和實踐表明,市場競爭是與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體系建設內在相適應的動態調整過程。生產力水平較低階段、短缺經濟特征下的競爭不充分,與供給能力大幅提升、產能擴張超出市場容量特征下的競爭過度,都是市場經濟演進中難以避免的情況,也是一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其中一些亂象并非中國經濟所獨有,德國、日本等傳統工業強國也曾出現過產業過度競爭的現象。內卷式競爭作為市場競爭中的一種癥候,其形成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既有短期問題,也有長期和深層次問題。我們需要客觀理性看待,找準問題的癥結,進一步完善市場競爭機制,著力引導競爭朝著更加健康有序方向發展。

    三、如何有效整治內卷式競爭?

    整治內卷式競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招制勝,需要遵循經濟規律,匯集各方力量,多管齊下,綜合整治。

    供需兩側協同發力,促進總供給和總需求動態平衡。供需不匹配、不平衡是導致內卷式競爭的重要原因。這就要求整治內卷式競爭必須供需兩側協同發力、協調配合,既要做大市場空間,也要提高供給質量。要把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居民消費需求不振是國內需求不足的突出癥結,要加快補上消費不足的短板,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深挖潛力提振消費,推動大宗消費更新升級,激發服務消費潛力,放大新型消費帶動效應。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供給體系和效率明顯提升,以高質量的供給適應滿足不斷升級的需求。海外市場蘊含巨大發展機遇和空間,要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完善企業走出去保障機制,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拓展外貿新空間。

    規范政府行為,促進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府行為越規范,市場作用就越有效。內卷式競爭是市場失靈現象的體現。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根本上要著眼于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既放得活管得住的經濟秩序。各級政府特別是一些地方政府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轉變政府職能,樹立正確政績觀,樹立算大賬、全國一盤棋理念,實施好《公平競爭審查條例》,落實好《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堅決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推動要素資源在全國范圍內高效配置;著力規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資行為,將招商引資工作重點從拼政策優惠轉變到優化營商環境、提高服務水平上來,嚴禁違法違規給予政策優惠行為,形成規范招商、良性招商新模式。各地要立足自身條件,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優化產業布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避免在新興產業發展中出現內卷式競爭。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秩序,是有效發揮市場機制活力和作用的內在要求。要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創新監管手段,強化監管和質量標準,實施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嚴厲打擊惡意比價、虛假宣傳、互黑互踩等市場亂象,加強對平臺內卷式競爭的治理,規范競爭秩序。通過企業整合重組形成適度競爭的產業組織體系,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形成市場良性競爭的重要途徑。要完善市場出清機制,堅持依靠市場機制鼓勵企業縱向整合與橫向兼并,提高有關產業集中度,推動市場有效出清。

    強化行業自律,提高行業和企業反內卷的自覺性。行業自律是經營主體在市場競爭中自發形成的一種自我約束機制,是規范企業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要從強化行業自律做起,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倡導合法、公平、誠信、正當、有序的行業競爭,完善傳統產業行業協會職能,補上新興業態行業組織空位,通過制定行業標準和規則,規范市場行為,形成廣泛共識,遏制惡性競爭。強化企業特別是鏈主企業社會責任,引導企業增強抵制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自覺性,推動形成良性的產業鏈上下游協同關系。技術創新、產業升級是企業打開市場空間、防止低水平同質競爭的根本出路。要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引導廣大企業積極順應市場變化,著力提升創新能力,努力開辟新賽道、拓展新市場。

    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版權所有   |   京ICP備13023518號-1   |   京公網安備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莊大街16號1號樓6層   |   郵編:100037   |   電話:010-68596456 / 68596458
    戰略合作伙伴、技術支持: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機經網(MEI)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川县| 乌拉特中旗| 紫阳县| 贵港市| 兴仁县| 廊坊市| 巢湖市| 射洪县| 和田市| 海南省| 三穗县| 崇义县| 怀化市| 容城县| 永靖县| 杨浦区| 金塔县| 林西县| 穆棱市| 眉山市| 上林县| 马边| 玛沁县| 博乐市| 师宗县| 盐津县| 北票市| 拜城县| 图木舒克市| 库车县| 万年县| 乌恰县| 楚雄市| 三明市| 彭山县| 新龙县| 孟村| 阿拉善右旗| 商丘市| 襄城县| 新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