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kc8ie"><acronym id="kc8ie"></acronym></strike>
  • <li id="kc8ie"></li>
  • <li id="kc8ie"></li>
    <center id="kc8ie"></center>

    協會官方微信

    首頁  >>  新聞資訊  >>  專題論述  >>  正文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以丹納赫為鏡,鍛造企業韌性

    發布時間:2025-7-28     來源:首席商業評論    編輯:衡盛楠    審核:張經緯 王靜
    摘要:當“內卷”成為商業常態,中國企業如何破局重生?
    2025年的商業世界正經歷前所未有的重構:同質化競爭吞噬利潤,價格戰擠壓生存空間,成本攀升與增長乏力成為企業共同的焦慮。當“降本增效”從戰略選擇變為生存剛需,當并購整合的失敗率居高不下,中國企業亟需一套穿越周期的系統性方法論。
    《丹納赫模式》這部由丹納赫中國區前高管撰寫的著作,首次從專家視角完整拆解全球“并購之王”丹納赫的制勝之道——以DBS(丹納赫商業系統)為引擎,將精益管理從工具進化為基因,用400次并購鮮有敗績的實戰,驗證了:偉大的企業之所以偉大,就在于把常識做到了極致。

    以下為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為《丹納赫模式》撰寫的推薦序

    中國企業穿越周期的行動綱領

    美的集團自2004年開始學習國際先進企業的豐田生產系統(ToyotaProduction System),嘗試在美的工廠推進豐田生產系統精益改善活動,但效果一直不顯著。十多年前,經高瓴資本引薦,我去美國拜訪了丹納赫集團,對DBS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從那時起,我們開始系統地學習DBS,并聘請了一家有DBS背景的咨詢公司助力,培養精益人才。根據顧問建議,美的集團開始著手規劃設計美的商業系統(Midea Business System,MBS),設立了建立精益人才體系、打造方法論、實現工廠精益轉型三大目標。2015年底,MBS在家用空調工廠試點,2016年擴大到其他工廠,試點過程中逐步開展中高層精益訓練營,建立人才培養流程和標準,設計改善周模式,設定統一指標體系和精益成熟度評價標準,效果顯著。2017年,MBS被全面導入各事業部和工廠,以價值流拉動為核心推進生產模式轉型。在高層帶頭、全員參與下,美的集團通過聯合管理模式打造標桿工廠并復制MBS,每年通過精益成熟度標準對工廠進行現場評價。2018年,國內工廠完成精益轉型。

    2020年,美的集團成立MBS能力中心,編寫60多份全價值鏈精益教材,對國內所有工廠和供應商進行賦能。2023年起,MBS開始賦能海外工廠,新基地由專家按高標準設計。截至2024年,美的集團培養了眾多精益人才,推動工廠效率年均提升約15%,打造了6座燈塔工廠。未來,MBS將結合海外特點持續完善,在價值鏈各維度研發新方法論和工具,在海外新業務整合中創造更大的價值。

    當楊益邀請我作序時,我深感本書的價值不僅在于解構一家企業的傳奇,更在于為中國企業提供一套穿越周期的行動綱領。在不確定的時代,唯有依賴戰略的定力、對常識的堅持和文化的韌性,方能破浪前行。

    不斷延伸企業核心能力的輻射半徑

    丹納赫集團早期的并購如同精準狩獵,以低價捕獲被低估的資產,但真正令其蛻變的,是其逐步形成的、以并購為抓手進行產業升級的策略。丹納赫集團從多元化并購轉向聚焦醫療健康的歷程證明:企業的邊界不取決于資本厚度,而取決于核心能力的輻射半徑。

    中國眾多傳統行業如房地產、橡膠制品、建筑材料等都在苦尋下一增長曲線而不得。在30多年前,丹納赫集團同樣從傳統行業起步,但它通過系統化的并購和可復制的管理模式,游刃有余地進入了多個新質生產力行業。

    提升效率,始終是工業文明的第一性原理。DBS脫胎于豐田生產系統,卻進化為覆蓋基礎工具、精益運營、增長引擎與領導力建設的全局操作系統。其本質是將經驗轉化為標準”,標準固化為基因

    美的基于精益管理理念,參考DBS建設了自己的MBS。同時,美的深入推進全面數字化,在DBS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將精益管理與數字化完美融合。中國有著世界一流的數字化生態,中國企業沒有沉重的歷史負擔,因此能直接將最先進的數字化、智能化與管理體系打通。未來的效率競爭,既是精益管理能力的競爭,也是數據密度與算法精度的較量。

    丹納赫集團的全球化策略并非簡單的資產并購,而是內生與外延的雙輪驅動再加上技術+文化+管理的系統輸出。美的在海外布局17個研發中心、22個制造基地,推動OBM(Own Branding &Manufacturing)優先戰略,正是為了構建第二主場。真正的全球化企業,必須讓研發扎根于本土需求,讓人才流動于全球網絡。

    借鑒丹納赫:看清差距,丈量路徑

    本書絕非一本輕松易讀的商業故事書,而是一部信息密度極高的管理工具書。它將為企業家、投資人、學者解答三大困惑:

    ·如何通過并購實現能力嫁接,產業升級而非規模堆砌”?

    ·如何讓精益管理從工具進化為基因”?

    ·如何在全球化的深水區中,平衡本土化一體化”?

    對于包括美的在內的眾多中國企業而言,丹納赫集團既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看清差距,更是一把尺子,丈量出追趕的路徑。

    40多年前,丹納赫集團的創始人以100萬美元的貸款完成了第一起并購;如今,企業市值一度突破2000億美元。這一奇跡的背后,是對常識的堅守——相信流程、尊重事實、效率至上。

    2025年,全球經濟依然充滿不確定性,但確定的是:唯有擁抱變革、堅守常識、全球淬煉,方能穿越周期。愿這本書成為中國企業在探索轉型和全球化之路中的一蓋微燈,在擊水中流的征程中,幫助中國企業書寫屬于中國智造的下一個40年。

    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版權所有   |   京ICP備13023518號-1   |   京公網安備 110102003807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百萬莊大街16號1號樓6層   |   郵編:100037   |   電話:010-68596456 / 68596458
    戰略合作伙伴、技術支持: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機經網(MEI)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洮县| 上栗县| 榆中县| 志丹县| 茶陵县| 肥乡县| 安庆市| 桑植县| 邢台市| 汉源县| 曲松县| 博罗县| 牡丹江市| 荔波县| 南漳县| 成武县| 赣榆县| 江永县| 隆回县| 安化县| 新兴县| 荔波县| 长顺县| 太和县| 西乌珠穆沁旗| 霍林郭勒市| 金塔县| 邛崃市| 宣汉县| 嘉定区| 五台县| 洪洞县| 上林县| 淳化县| 茌平县| 咸宁市| 西贡区| 连山| 来安县| 锡林浩特市| 即墨市|